服务热线
0371-63212780
13513715622
关键字:贸易流向、紧平衡、供需缺口、衍生品配套
导语:随着烯烃原料的多元化发展,丙烯生产工艺的多样性和下游产品结构丰富的特征愈加明显。产业链链条的横纵延伸,将带来区域间供需不平衡的变化。
丙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,近些年发展迅速,且呈现原料多元化的发展趋势。此外,近些年伴随需求端聚丙烯、环氧丙烷、丙烯酸、丙烯腈及丁辛醇等产品的发展,丙烯产业布局也迅速扩大。因产业链庞大且区域间贸易环境的不同,丙烯市场流通及下游原料采购情况越来越得到业者关注。
紧平衡局势将维持 区域间变化显著
2020年中国丙烯总产能在4477万吨,产量达到3610万吨,总需求量在4005万吨,其中进口量因国产自给率的提升有所下滑。据样本统计数据显示,2021年当前丙烯最大可供应量在4634万吨/年,下游衍生品最大消耗量在4537万吨/年,理论供需差在96万吨/年。虽理论供需差为正值,但因部分装置生产不稳定影响丙烯年度开工负荷率仅在80%上下,需求缺口仍需进口货来填补,丙烯供需紧平衡的格局短期仍将维持。
巴豆酸,碳酸二苯酯,石墨粉,碳酸钙,二氧化氯消毒液
备注:华东不含山东。山东单独核算供需情况。
通过对丙烯及下游衍生品进行理论供需量的核算,可以看出国内市场中存在需求缺口地区有山东地区,华东地区,但华东地区理论预测值明显少于山东地区。另外供应压力较大的地区是华南区域,因其衍生品不够丰富,丙烯供应量过剩。其他地区如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供应量稍有富裕,而华中及西南则处于紧平衡状态。
具体分省份供需平衡情况,见下图:
中国丙烯市场供需平衡分布(分省展示) 万吨/年
备注:供需差值计算为理论数据值。红色气泡代表供应过剩量,绿色气泡代表需求缺口量。
巴豆酸,碳酸二苯酯,石墨粉,碳酸钙,二氧化氯消毒液
山东&华东两地外采丙烯缺口明显
丙烯下游产业链条丰富多样,并且生产布局横纵交错。伴随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,区域间供需环境变化较大。下面分别从聚丙烯及化工衍生品进行统计,展示不同区域间外采量的变化情况。
从聚丙烯角度来看,PP粒总产能2841万吨/年,企业数量78家,占丙烯下游消费58.07%。因多数PP粒装置均有丙烯原料配套,所以仅有少部分需要外采丙烯的企业,据卓创资讯样本数据统计共有71家企业自有丙烯原料,产能涉及2621万吨,其中有9家企业丙烯自供不足,需要外采,外采量在65万吨左右。另有7家企业没有配置原料丙烯,需要外采,涉及PP粒产能140万吨。
相对PP粒来说,PP粉原料丙烯配套率明显较低。PP粉料总产能583万吨/年,企业数量67家,占丙烯下游消费12.99%。从衍生品PP粉角度来看,共有26家企业自有丙烯原料,产能涉及324万吨,其中有5家企业丙烯自供不足,需要外采,外采量在92万吨。另有41家企业没有配置原料丙烯,需要外采,涉及PP粉产能259万吨。详细分析需要外采丙烯的PP粉企业,以山东、华东最为集中。
从丙烯下游消费占比来看,除聚丙烯用去超过70%外,其他30%左右基本全部用于化工类衍生品的生产。综合统计化工类衍生品,企业总数量在197家,其中不少企业同时配置多种丙烯下游衍生品。
巴豆酸,碳酸二苯酯,石墨粉,碳酸钙,二氧化氯消毒液
表1 不同衍生品其他产品装置配套企业数量统计
备注:灰色区域表示该产品企业数量;白色区域表示该产品生产企业中同时配套其他产品的数量。
通过汇总下游衍生品外采丙烯量数据,得出化工类下游衍生品除企业自身配套丙烯外,需要外采的总量在613万吨/年。
通过对中国丙烯及下游衍生品区域间供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,数据化体现市场供应、流通、采购等环节的变化与差异。帮助企业全面及时判断市场供需关系转变,为市场交易提供量化参考。(如需详细了解不同产品不同地区的供需数据详情,请致电0533- 5075737)
《中国丙烯区域流通量与价格监测研究报告》是通过跟踪国内丙烯市场区域间商品量的流入与流出变化,定量分析驱动价格波动的关键指标和运行逻辑。主要价值在于全面、稳定、可靠。
巴豆酸,碳酸二苯酯,石墨粉,碳酸钙,二氧化氯消毒液
【全面跟踪】丙烯及其衍生品目周度频次的供应端、消费端数据。
【持续记录】丙烯供应量与下游衍生品间消耗量的数据变化。
【系统分析】定量评估区域内供需平衡差对价格波动的影响。
领取样刊,请致电C3产业研究组 0533-5075737。
郑州拓之翔化工有限公司位于人杰地灵的中原腹地,全国历史名城、商业大城、交通枢纽—河南省会郑州。现有员工18人、化学本科专业技术人员6人。公司地处中原地区最集中的食品、工业化工产品批发基地,毗邻百荣世贸商业区,郑州世贸批发中心,二七新区商业圈。目前致力于食品医药,耐火材料、环境保护等各种化工原料的生产和贸易。 主营产品有:巴豆酸,碳酸二苯酯,石墨粉,碳酸钙,二氧化氯消毒液等。巍巍嵩山、滔滔黄河孕育出河南人勤劳朴实、性情耿直、坚韧不拔的个性,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坚持“诚信、团结、务实、优质高效”的企业精神更好地满足客户追求效益和社会贡献的需求。